? 轉載自南方+報道
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年產量約7000噸,種一茬收一年……在珠海大橋鶴洲北一側,成方連片的白色智能玻璃溫室在綠油油的農田上格外搶眼。今年7月,這里即將建成投產,成為國內距離城市核心區最近的大型智能玻璃溫室,種植包括番茄、水果彩椒、迷你黃瓜、草莓、生菜、中草藥、花卉等多個品類產品,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消費者供應綠色健康的“珠海味道”。
近日,記者走進珠海華發集團投資建設的港珠澳現代農業示范園,園區內部結構基本成型,分為種植、育苗、研學、包裝物流等多個區域,引進國際一流設施設備及種源,創新多項農業技術應用,實現植株產量5倍于傳統種植,最高畝產值可達百萬元。
這種采用科技手段、在有限土地上進行高效生產的方式,被稱為“現代設施農業”。4月底,廣東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現場會召開,會議提出,以設施農業為重點,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都市現代農業。珠海,已率先出發,打造一張灣區“世界級農業新名片”。
科技賦能
番茄畝產可達百萬元
“大家看,這個番茄種子種下去,到生命周期結束,下面永遠是紅果,上面永遠是綠果?!比A發集團旗下珠海華宜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琪介紹,這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種植方式,可循環反復地收獲每一植株上成熟的番茄紅果,而未成熟的綠果則永遠保持在光照充足的最上端。
現場,通過這種方式種植的“糖小豆”番茄,被人們稱贊“口感清甜”。相比傳統農業,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能有效節省人力成本,還能帶來可觀的收入。李琪透露,按每串小番茄198克,一串售價10元人民幣計算,畝產可達100萬元人民幣。
這是現代設施農業的一個縮影,通過采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改善傳統種植模式產量低、品類單一、收獲周期較長的局限,實現高效高品質的現代農業生產。而在港珠澳現代農業示范園,這樣的種植“黑科技”還體現在對光和水的應用上。
走進果蔬種植區,如同進入一個巨型育嬰箱,周圍遍布白花花的玻璃幕墻。據了解,溫室采用全球領先的半封閉智能玻璃溫室技術,無數片高透光散射玻璃組成鱗狀的溫室穹頂,通過散射原理,把陽光打散分配,如同花灑出水口,讓每一株植物“雨露均沾”。
在玻璃棚頂下端,兩層瑞典進口的幕布能為溫室節省約13%的能耗,同時對光源進行二次打散,促進植株對陽光的吸收利用。還有星羅密布的灌溉管,外側白色管身可以反光供給植物,內側黑色管身則可以減少藻類的生長。
在溫室最核心的灌溉區,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罐體,李琪介紹,這些是植物的“飯碗”。當外部水進入溫室前,通過凈化系統進行過濾凈化處理,處理完成后根據作物的生長需要,在“飯碗”中為它們調入單質肥,真正做到精準配肥施肥?!拔覀冞€會對回收液進行消毒處理,使水肥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和無污染?!崩铉髡f。
除此以外,李琪的團隊已成功實現降溫除濕技術本土化嘗試和成功開發補光燈線性調光技術,開創了國內溫室項目技術先河。目前,團隊已申請12項專利,發布2項國家級團體標準。
“種芯”加持
發揮人才最大效能
除了硬件底子,現代設施農業的關鍵還取決于種子和人才的里子。
“種子是很貴的,一粒一歐元?!崩铉鹘榻B,因此,他們從選種開始就與歐美頂尖的育種公司合作,根據口感、產量、植物生長狀況等指標,挑選合適的種源引進到國內溫室進行試種,積累下種子試種的本土化數據,用以篩選出優秀的主栽品種。
如此精挑細選的種子,育種周期需要多長?
記者了解到,按照國際化標準,從開始育種到完全商業化需要8年時間,培育出優良的品種對溫室的高效優質生產尤為重要?!耙暫醴N苗大小,一般情況下,番茄從播種、嫁接到長至20-30公分需要45天,然后移至種植區再過2個月左右開始采收,這個時候每天都有產量,直到植株生命期結束,生命周期累計12個月?!崩铉髡f。
在人才創新方面,李琪介紹,華發集團從2019年開始組建農業團隊,主要技術人員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巖手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等多所世界農業名校,以及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國內一流農業專業院校,85%以上的技術人員擁有海歸碩士、博士、博士后學歷背景。同時,示范園正在與廣東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展開合作,聯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果蔬品種。
15公頃的智能溫室如何進行有效管理?
事實上,智能玻璃溫室核心管理和核心技術人員僅有50多人,主要得益于現代農業中央系統的精準監測及調控,其他通過定點扶貧或周邊鄉村招聘,采用季節性用工,峰值時可達300多人。
“現代農業就是問土地要效益,解決農民收入問題?!崩铉髋e例曾經管理過的項目,一名農民工的月收入最高達1.3萬人民幣, 以落蔓環節為例,“熟練工人在作業時,你基本上看不清他的手法,動作非常嫻熟,隨著效率增加,他們的收入就會相應提高?!?/p>
既能滿足生產所需,又能解決就業,農民可以利用學習到的知識和栽培技術自主種植,聯農帶農的產業機制,能夠實現企業收益和農民增收的“雙贏”。
對標一流
助力灣區鄉村振興
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設施農業越發受到市場關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現代設施農業正被廣泛推廣。
對標國際,設施農業在歐美等國已經相對成熟,如荷蘭、以色列的設施標準化程度、種苗技術及規范化栽培等技術都處于領先水平,且經濟效益顯著。
我國設施農業起步晚,建設快,2018年各類設施農業面積已超5000多萬畝,年產值9800億元,提供了4000萬個就業崗位,已經發展為一種重要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
據了解,2015年,華發集團開始進軍實體產業,2019年以港珠澳現代農業示范園為重要載體平臺,積極布局現代農業及大健康領域。李琪介紹,成立之初,港珠澳現代農業示范園就被賦予了重要使命。一方面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穩供基地,另一方面依托港澳合作,深耕灣區,走向國際。
目前,示范園的半封閉智能玻璃溫室已經基本完成建設?!鞍凑漳壳暗慕ㄔO進度,今年7月份將進行首批育苗種植,預計10月份可進行采收,達產后每年可供應約7000噸的高端果蔬?!?/p>
李琪向記者表示,希望通過這樣一座溫室,培訓大量有技術能力、有創業能力的農民,讓周邊先富起來,為灣區現代農業提供經驗樣本,助力全省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實施和現代農業的加速發展貢獻力量。